发掘年代:1973年。石峡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已揭露面积达4000平方米。遗址包括三个时期的不同文化遗存,即石峡文化层、夏商时期文化层以及夏商至西周时期以菱纹陶为代表的青铜器时代文化层。遗址内发现有房址、灰坑、陶窑、墓葬等遗存。出土有各种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遗物3000余件。中国岭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主要分布在北江、东江的中上游地区。年代约距今四五千年。石器工具普遍磨光,有弓背两端刃、有段石锛、有肩石锛、凿、钺和镞等。稻作农业发展程度较高,发现较丰富的粳、籼稻遗存。陶器中三足器、圈足器发达,有少量曲尺纹、漩涡纹几何印纹陶。在石峡遗址发现墓地,多数墓坑经过烧烤,均单人葬,盛行二次迁葬。迁葬墓有两套随葬品,一套是同人骨一起迁来的残破陶器,另一套是二次埋葬时新放入的。晚期大小墓差别明显,反映出贫富分化和社会已出现特殊阶层。大墓随葬品多达数十件至百余件,包括成批石器及琮、瑗、璧等贵重玉器,往往还伴放稻谷米粒作为祭奠食物。石峡文化与岭南地区土著文化明显有别,少数陶器具有良渚文化特征。与北邻的江西赣江流域樊城堆文化关系为密切,有人将两文化并称为樊城堆-石峡文化。意义:石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探索中国岭南地区原始社会的解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历史文化
石峡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内包含4个不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堆积,层是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第二层是距今5000—4000年被命名为“石峡文化”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层;第三层是距今3800—3100年的早期青铜文化层;第四层是时代与中原地区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相当的晚期青铜文化层。遗址发现柱洞、灰坑、陶窑等遗存,清理墓葬136座。石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广东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它了秦汉以前古文化的空白,为探讨与邻近省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同时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对考古学和历史学都有重要意义。
风土人情
暂无信息!
--------------------------------------------------------------------------------------
开放:9:00-17:00
-------------------------------------------------------------------------------------- |